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9期
编号:12693827
高春芳:破解“碎片化”医保困境,保障农民工身心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9期
     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军区第150中心医院院长高春芳教授则从保障农民工身心健康的角度谈到了这个问题。他坦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双转型时期,农民工群体由此而生。‘十一五’末期,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42 亿人,农民工由此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他们从事城市中最脏、最累和最危险的工作,最需要医疗保障。为此,国家相继实施了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部分城市也为农民工设计了各类医疗保险制度。但是,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医疗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与经办分割,2010 年年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各项保险人数分别达3284 万人、4583 万人、6324 万人、1990万人,由此导致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碎片化’现象,这是我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

    谈及农民工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状时,高春芳教授举例说:“我记得2011年一家报纸曾报道过一位农民工想要‘卖儿治病’的消息,这篇报道即折射出了农民工的医疗困境。按照国家医保政策,这篇文章的报道对象——农民工,本来是既可以参加新农合,又可以参加职工医保的,但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企业都不愿意为打工者‘埋单’,而参加新农合又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最后两头都不靠,生了病,竟然想到了‘卖儿治病’的极端方式。后来经过我的调查,这样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无独有偶!目前,我国有四种因地而异而覆盖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一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于该保险缴费较高,据估计这类人员大约占农民工参保人数的15%左右。二是参加新农合,但由于农民工群体工作流动性大,以及新农合属地管理原则的制约,异地就医制度不健全,农民工只能在参保地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58 字符